【李想集锦】(217)丨新一轮国企改革阶段的特征

来源于:新闻资讯 日期:2024-03-08 06:20:55 浏览:15次

  7月18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下简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会”)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企改革开启“两核三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与“做强做优做大”)新阶段。至此,中国国企改革迈入新的征程。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习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李强总理要求。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见成效,要根据形势变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

  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将有什么特征?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哪些继承性?又有哪些区别?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我对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解读,全文达11000字,分为四个部分,今天发表第三篇《新一轮国企改革阶段的六大特征》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比较,有几个明显特点:“围绕国之所需”放在首位;“深化提升”是改革定位;“聚焦重点”是策略选择;“攻坚”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增强核心功能;“扎实推进”是改革的要求。由此,我们大家可以发现新一轮国企改革具有主题转变性、使命决定性、政策延续性、结果导向性、改革聚焦性与改革系统性等特点。

  主题转变性。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会的报道,媒体多用题目《张国清:围绕国之所需聚焦重点攻坚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之所需,成为一个响亮的声音。“国之所需”,就是国家的需要。心怀“国之所需”,就是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二十大报告的主题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么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就要按照这一个主题来做。国企改革要跳出单纯的“国企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不能局限于国企自身谈国企改革,要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中央企业就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是代表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做什么,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使命决定性。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推进国企改革。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是在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的。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使命与国家发展的策略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命是企业组织存在的理由,使命决定战略,企业组织基于战略进行相对有效运作,在市场中计划运筹、组织协调各种资源,最终实现自身的使命,这是企业组织运行的基本逻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仅仅把企业作为一个具有“经济人”特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组织,企业就很难做大做强做优。卓越的企业从来不把营利作为终极使命或者唯一目标。企业一定有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崇高使命。对于中国国有企业而言,更应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国家出资设立国有企业的基础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存在的终极使命。从某一种意义上说,核心功能决定核心竞争力,使命功能出题目,能力做文章。

  行动实施性。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会,定义是行动会议,是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化提升”。随着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针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有关政策体系逐渐完备,为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工具。以构建新型经济责任制为例,与其相关的政策类型包括分类改革、国资授权与监督、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考核激励、加强风险管控等超过数十个政策文件。“深化提升”,自然是对存在的问题而言,重点不是重新出一批文件,这是“深化提升”的出发点。因为是行动,就会突出抓落实见行动。紧紧抓住未来三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对各项重点任务明确国企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明确的任务。有些改革任务单靠某个措施难以奏效,要综合运用多项措施,多管齐下,产生改革综合成效。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要明确目标和时限要求,在深化提升行动中集中力量攻坚、扎实推进。

  政策延续性。“深化提升”是改革定位,主体内容基本不变,程度的变化是“深化提升”。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七项任务、地方国资负责人会议提出八项任务及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学习时报》发表的文章,国企改革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就是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技术创新。基于我国真实的情况,新一轮国企改革不搞急转弯,改革内容与实施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是更加明确的指标,也是硬要求。新一轮国企改革总体延续了上一轮改革行动的精神,具体来看,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技术创新仍然是硬任务,是国企改革的水平提升的内容。

  结果导向性。张国清副总理在全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部署会上讲线个“要”,首先是要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是通过结果导向,来检验评价改革的效果。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会,从五大方面明确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发力点,包括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从2015年至今,不少企业采取的改革措施呈现表面化特征。譬如,董事长和经理层签订了“两书”以解决市场化经营机制问题,安排一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下去当外部董事以实现董事会“外大于内”,仅仅是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初步做法,要进一步完善。新一轮国企改革口径是“深化提升”。在此基础上需要“结果导向”,改革的深化提升需要向实际效益转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目标来检验。

  改革聚焦性。“聚焦重点攻坚 扎实推进”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定调。应该说,这些年来改革方案所提内容已很全面。毕竟企业的精力与时间有限,“大水漫灌”“普遍开花”式的改革带来的往往就是“交作业”心理和“走过场”现象。新一轮国企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强调了,几层意思。在强调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同时,提出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更好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国企在能源、资源、粮食等重点领域布局,更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安全;要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督管理体制,推动国企提升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要全面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完善党领导国企的制度机制。这几项工作,就是改革所聚焦点、着力点。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各个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网络暴力、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电话: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