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国企改革发展经验浅谈

来源于:新闻资讯 日期:2023-11-29 05:22:14 浏览:15次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历史,是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国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附属物,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转变,这一过程大概能分为四个时期。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提出要改革经管体制,让国企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享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1979年,正当农村的体制改革方兴未艾逐步推进的时候,北京国企开始改变国家对企业统收统支的分配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首钢率先实行承包制,并将“以税代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基本内容的改革方式推行至11家工业公司;国营农场试行了财务包干的办法;1984年,天桥百货成为全国最早的股份制国营商业企业。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国企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北京国企开始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明确国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和生产岗位责任制。1990年10月,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若干政策》,开始做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目的,以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八种经营形式的改革试点,即投入产出总承包;比照国家给予中外合资企业的政策进行改革试点;扩大对外开放,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智力和管理经验;股份制改革试点;利税分流、税后还贷改革试点;实行发展高新技术政策的改革试点;完善“两保一挂”承包经营责任制;选择一部分亏损企业实行减亏承包责任制等,简称“八条船”。北京国企先后分9批签订“上船”协议,并通过改革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北京国企改革发展主要沿着“放权让利”的思路展开的,改革调动了国企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党的十四大明白准确地提出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国营企业改称为国有企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旨在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之间的竞争主体。之后,对国企实行“抓大放小”政策以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国企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期。北京开始了以法人制度为主体、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产权制度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95年开始,国有大中型企业着手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对国企实施战略性改组,以国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联合为纽带,培育了一批大公司、大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使其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具体形式,增强了活力。这一时期的改革,使国企以普通市场主体身份与其他很多类型的公司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市场化进程快速推进,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出资人制度,实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2003年10月,北京市国资委成立,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指导推进国企改革,迈出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关键一步。北京国企加速布局结构调整,从“并、改、剥、破”瘦身健体,到“调、改、剥、退”聚焦主业,再到“调、改、合、创”做强做大,改革路径不断清晰、效果充分显现,劣势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业加速疏解退出,优势资产高度集中,市管一级企业慢慢地减少,产业规模、总实力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经济步入“新常态”,国企改革进入深入区,更看重在所有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北京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同时陆续出台《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建议》《北京市逐步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实施建议》《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建议》《北京市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等若干配套文件,形成“l+N”制度体系,搭建起了北京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北京国企紧密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党建要求入章程,构建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法人治理结构;深入推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旅、首钢、首农食品集团等综合改革试点步伐加快。北京国企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功能作用日益增强,党建质量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国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发展,规模效益逐步扩大、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竞争能力明显地增强、功能作用充分的发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北京市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北京国企改革的“京味儿”探索,积累了具有国有京企特色的改革发展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国企对接中央政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首都发展的要义,自觉服从服务首都改革发展大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发展,较好地履行了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北京国企顺应国家深化改革要求,初步建立了“1+N”改革制度体系。北京国企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和政策要求,与国家和北京市发展同频共振,如热情参加“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承担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等,不仅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上发挥引领作用,勇当北京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而且在服务保障城市运行上发挥骨干作用,保障了中央重大任务和重大活动的顺利完成,如保障北京市食品、用水供应,参与电力、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了“北京服务”金字品牌。未来,北京国企应继续提高政治站位,高标准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征程中,在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中奋力谱写北京国企生动篇章。

  北京国企改革是紧紧围绕市场化方向而为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市场化手段,充分的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这调动了企业利益相关各方的积极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国企的发展经历了逐渐去行政化并走向法制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历程,并先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以首农食品集团为例,首农食品集团由首农、京粮、二商三家市属国企实施联合重组而来,而首农、京粮、二商三家企业的历史,从平郊农垦管理局、北京粮食局、北京二商局起源,都有着浓厚的政府局背景。1997年、1998年、1999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权,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将行政管理职能、区县企业剥离,实行政企分开、场乡体制改革,成为以国有经济为基干、独立运作于市场、纯粹意义上的企业。如今重组后的首农食品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本化、市场化水平将逐渐提升。再以首钢为例,首钢从1995年开始实行集团化改革,将钢铁主流程以外的单位分立为子公司,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1999年9月由钢铁主流程优质资产组建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积极地推进劳动、分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工作,通过一系列市场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北京国企从僵化封闭、条块分割的国营工厂,到机制灵活、实力强大的现代化公司,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加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北京国企应继续加快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产业优化调整,以市场化方式实现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国有资本向主业和优势产业集中,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和运营效率,不断的提高战略性核心业务的管控能力;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市场化改革的突破点,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借助外部的资源、外部的力量,激活和撬动内部资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探索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与党管干部有效衔接的选人用人机制,统筹运用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员工持股等激励政策,探索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项目跟投等激励方式,形成既灵活宽松、又严格奖惩的有效机制,促进企业效益效率和国有资本回报的不断的提高。此外,适应组织演变的新趋势和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对标行业国际一流企业,推进组织形态变革,优化管理模式,打造形成适于赋权赋能、善于动态优化的组织模式,构建完善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体系结构完善、流程运转高效、权力配置合理、协同效应显著的适宜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的集团管控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国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革新生产关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激发了发展的动力和创新活力。国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放权让利、政企分开,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设立国资委行使股东权利,再到改革授权经营体制及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勾画成北京国企改革创新的轨迹。改革开放之初,首钢领风气之先,于1982年开国企承包制的先河,并形成了“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欠收自付”的特色模式,成为当时风靡全国的承包制的标杆,创造了当时钢铁行业的奇迹。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电控研发的黑白电视发射机、彩色电视发射机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进入新世纪以来,其以京东方、北方华创、燕东微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企业,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改革创新没有止境,北京国企应继续与时俱进、砥砺奋进,深化改革、持续创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总体设计,加强顶层设计,明晰产业定位,调整优化运营模式、产业布局,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推动优质资源和优良资产向符合北京功能定位的鼓励类产业集中,向优势企业、优秀管理团队集聚,快速推进劣势、低效、“僵尸”企业的退出,实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国企每个阶段的重要转型、深刻变革,都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密不可分。北京国企党组织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统筹推进国企改革和国企党建进程,始终保证企业在正确的改革方向上不断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首都国企特色党建创新之路。北京国企从改革开放初期“要治厂先治党”,到当前“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始终没有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国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牢固确立党组织法定地位,加强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相结合,切实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保驾护航作用。北京国企应继续加强党的领导,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的发挥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党建与现代企业治理相融合,为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北京市双桥农场有限公司 党委办公室主任 陈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