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禾咨询:分享一个3-5年战略规划框架思路

来源于:行业动态 日期:2024-03-18 15:13:59 浏览:15次

  前几天,石头分享过一个简单的战略规划框架思路,本篇,石头打算再分享一个相对复杂的3-5年战略规划框架思路。

  每种战略规划框架思路,都有其局限性,有些受限于行业属性,比如工业品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快消品的战略规划,在机会点洞察上、行业关键成功要素与核心能力、增长举措梳理上,这一些细节方面,会存在一些区别。

  同时,有些战略思想、战略要素、战略逻辑是相通的,各种战略规划框架(方法论)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不管是华为的BLM模型,还是当下要介绍的3-5年战略规划框架。

  曾跟一个朋友讨论过,到底什么是战略定位,有朋友提到,战略定位就是在用户心智中找一个独特的位置,这句话听起来,很像是品牌定位的理解,也有点我们梳理价值主张的味道。

  在公司整体战略中,探讨战略定位相关的问题,通常我们要思考,我们未来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是什么,这里实际上回答了公司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其次,要回答我们最终选择什么样的业务,哪些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哪些是我们的成长业务,哪些是我们的新兴业务(种子业务)。

  第三,要回答支撑我们公司战略定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在未来五年需要新建或强化那些能力,是研发能力,还是品牌能力,还是渠道能力,还是生产能力,还是大客户销售能力,还是数字化经营能力。

  第四,要回答我们要构建这些核心能力,或获取一些战略性资源,我们要如何做,是内生增长,还是外延增长,要不要并购,在哪些领域并购哪些关键资源。

  第五,要回答我们为实现战略定位,有哪些阶段性的战略重点,最后实施这些战略举措,能带来什么样的财务回报。

  这些整体战略问题,总结起来,可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战略定位,二是增长举措,三是资源保障,四是实施计划。

  通过外部市场洞察和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围绕核心业务,找到一些可供选择的战略方向,进而明确非核心业务选择。

  基于业务与战略方向,明确可供选择的战略定位,及相应战略定位下的核心能力要求,基于核心能力要求,进行企业竞争力评价,也能够准确的通过竞争力进行战略定位排序。

  在选择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可以沿着时间线年做到什么程度,五年做到什么程度,长期做到什么程度,这样一个时间段愿景也就出来了。定

  战略定位就是定我们企业身份与边界,我们是做什么的,愿景就是未来我们要在这个方向(或更大的方向),做到什么程度(水平)。

  如果是一个3年战略规划,我们围绕三年战略定位,对业务做出合理的选择,明确主攻业务方向,方法上能够使用SPAN模型,分析行业吸引力与企业竞争力两个方面。

  如果想做得详细一点,还可以沿着时间线年,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基于这个战略定位,我们要做哪些业务,长期的愿景是什么,我们要做哪些业务。

  业务选择方面,通常的思路是战略三层面,核心业务+成长业务+种子业务,有时候还可优先考虑加上区域属性,有些业务是区域业务,比如适合北美的产品,有些是适合东南亚的产品。

  战略目标选哪些指标,不同的行业有些区别。大体上,我们都会考虑营收、净利润两个指标,有些公司会把市场占有率指标加上,有些还会考虑毛利率、息税前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指标。

  比如,核心业务多少,成长业务多少,以及新兴业务多少;同时,还可以在区域层面进行分解,有些公司会在品牌层面进行分解,有些公司还会在事业部层面进行分解。

  目标分解后,还要明确资源投入方向,通常资源投入,跟我们的业务选择、目标设定是紧密关联的,我们要孵化哪些业务,要做强哪些业务,要做大哪些业务,在做强做大孵化过程中,需要投入哪些资源。

  目标设定上,可以设定两个目标,比如基础目标与奋斗目标,其中基础目标是用来保底的,也是必须要达到的;而奋斗目标,是用来激励团队,通过挑战实现的。

  增长举措是业务的增长举措,因为整体增长来源于各个业务单元的增长,从前面的战略目标分解也能够准确的看出,最终目标达成,分业务目标必须要达成。

  所以思考增长举措,我们要回到业务层面,我们有哪些业务单元,分别思考这些业务单元,可以在哪几个方面取得增长。

  将特定的某项业务,在区域层面进行打开,我们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地理位置(比如行政区域、省份等),另一个是城市级别(一二线城市等)。

  通过市场容量-市场占有率二维矩阵,对各个市场进行诊断,市场选择的颗粒度,具跟我们的经营事物的规模有关。

  比如,我们是全国性业务,同时我们还分为了五个大区,可以沿着五个大区进行展开,找到市场容量大、份额低的市场,想办法在这些区域取得突破;当然这个颗粒度,还可以小一点,可以细化到各个省份,进而找到市场主攻方向。

  我们同样分析两个指标(分析过去2-3年),一个是市场增量占比,另一个我司的增量占比。

  这样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回顾市场的机会在哪里,同时看看我司过去增长的方向,跟市场机会的方向,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存在错位的原因是什么,是产品结构导致的,还是竞争对手不对称布局导致的。

  在增量结构分析思路上,还可以沿着产品组合进行展开,找到产品层面的市场机会,与我司的增长结构存在错位的地方,进而找到产品层面的增长方向。

  第一步梳理有哪些渠道,我们进入了哪些渠道,各个渠道占比与增长情况如何,市场占比与增长情况如何。

  比如,泛建材家居行业,从全渠道来看,有经销渠道、电商渠道、家装渠道、整装渠道、工程渠道、新兴渠道等,看看这些渠道的市场增量占比,以及我司的增量占比。

  核心能力怎么考虑,如果行业有领先企业,我们最终选择跟领先企业相比,看看在行业关键成功要素上,我们在哪几个方面,做得比主要竞争对手好,在哪几个方面不如主要竞争对手,哪几个方面差距最大,哪几个方面差不多。

  这里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行业关键成功要素的界定,而是基于行业关键成功要素的打分。

  对现有产品结构可以进行梳理,梳理的思路,可以是产品组合工具,也可以是产品金字塔(按照价格定位梳理,也可以是用户定位)。

  产品层面分析,可以找一些标杆公司进行借鉴,也可以针对主要竞争对手做多元化的分析,比如上面提到的产品结构展开,找到我们的薄弱点与未来的主攻点。

  方向上,一是为了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看看未来市场在哪几个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增长机会;二是看产品结构问题,我们的高端产品占比怎么样、中端占比多少、低端占比多少,未来想形成什么样的结构,主要是哪些产品组合。

  如果要增加高端产品占比,如何做,是跟国外的品牌合作,通过哪种方式合作,是品牌授权,还是品类授权。

  可以在同业或类似行业,找到一些标杆品牌,看看其品牌推广是怎么做的,主要利用哪些品牌媒介,主要在哪几个方面投入,效果怎么样,借鉴标杆品牌的成功经验,也可以直接分析各大品牌传播途径的优劣势,进而合理传播推广规划。

  为了实现用户群体全覆盖,往往需要采用多品牌运作,在运作多品牌过程,不可避免的,需要回答采用哪种品牌架构,要不要品牌背书。

  渠道举措,跟前面的渠道结构分析有关系,基于前面找到的渠道发力方向,进而想办法进行某些类别渠道的提升,分析是渠道开发做得不好,还是渠道运营做得不好,还是有些渠道就没有重视,需要加大资源投入。

  能力层面的增长举措,跟前面的核心能力分析,同样是互锁关系,正是因为核心能力在某个环节存在薄弱,比如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那么需要对研发组织、研发投入、研发机制、研发流程、研发人才做多元化的分析,找到瓶颈点,进行改善。

  比如,欧美市场是我们的主攻方向,那么我们要考虑是采用聚焦大客户战略,还是聚焦核心国家战略,还是直接考虑再国外并购一些品牌,利用国外品牌的产品和渠道,进入国际市场。

  在当前贸易环境下,还可优先考虑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家,建立境外生产基地,以此来实现全球生产全球销售。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尤其是企业迅速增加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产能问题,虽然说可以市场在前,工厂在后,但有计划有节奏的提前布局,非常有必要。

  产能布局往往跟业务目标有关,未来3-5年,我们要实现多大的业务战略目标,而我们现在的产能能否满足,若无法满足,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一个问题。

  同时,在产能布局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原材料供应、物流成本、当地政府支持、产能利用率等问题。

  基于一定的原则,我们最终选择在哪些区域,布局哪些产能,通过什么方式布局(是外协,还是新建,还是并购等),明确何时开工,何时投产。

  比如,组织架构要不要做调整,原来是职能型组织,未来要全力发展第二增长曲线,要不要采用事业部组织;为实现重大客户开发,要不要成立大客户部。

  以及为实现战略目标,我们应该哪些关键人才,要不要在组织管控、流程管理、人才选育用留上做调整与优化。

  3-5年战略规划的实施计划,往往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考虑分阶段实施计划,第二个步骤考虑分业务的实施计划。

  可以将中长期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分短、中、长期,其中短期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两年,一般来说,前面两个阶段都是两年,后面阶段是从第五年开始,向未来延伸。

  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战略重点,比如第一个阶段,可能是产品创新,第二个阶段是品牌提升,第三个阶段全球经营。

  在明确阶段重点的前提下,思考各个阶段的关键战略举措,近期要做哪几件大事,产品层面怎么做,品牌层面怎么做,区域层面怎么做,核心能力如何建设等。

  分业务的实施计划,跟业务战略举措,是互锁关系,其中业务战略举措是输入,在实施计划中,需要对业务战略举措进行分解,明确主责部门,明确具体的实施时间,这里的时间颗粒度,可以细化到季度。

  中长期战略规划的难点,不在于每个阶段如何思考、每个环节如何设计,而在于前后如何拉通,行动计划如何支撑业务举措,业务举措如何支撑核心能力,业务举措如何支撑战略意图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