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核心是找到突破口

来源于:行业动态 日期:2024-01-07 06:05:30 浏览:15次

  战略是一个“知道”的过程,了解什么?知未来;知变化;知他人;知自己。换个角度来说,战略首先要明确?(知他人/知自己),通过企业的历史发展及沉淀提炼总结自身长处,也就是和同行对手相比的竞争优势,最终捕捉市场洞察的外部市场机会(知变化),从而达成战略目标。

  现在与未来之间,要回答一个重要问题:怎么去?有人说,这还不简单,就是执行嘛!一句执行,显然不能解决“怎么去”的问题,前提要搞清楚走弓弦还是走弓背?然后才是怎么走?前者是战略解码,后者是战略执行。

  战略确定之后,执行之前, 要做战略解码。何谓战略解码?是化战略为行动的过程,重点是解决“共识”问题。没有共识,战略执行的结果一定不会好。为什么?如果团队不了解战略或者理解程度不同,如何保证不打折扣的执行?如果战略不能形成责任锁定,如何保证团队高效协同?如果战略无法转化为关键行动,如何保证激励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基于上述分析,战略解码要达成三个共识:以战略地图达成战略共识;用战略KPI形成责任共识;用重点任务生成行动共识。有了共识,就有了执行的基础。

  战略地图通常用平衡计分卡绘制,将实现财务目标的多项战略举措分别属于客户、内部运营以及学习成长各维度,找寻各战略举措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共同支撑财务目标的实现,同时完成团队对战略一致性的理解。

  地图是可视化良好的工具,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在地图中可以清晰呈现,不同路径比较后做出选择。如果战略是洋洋洒洒万言的厚重文字报告,没人有动力去做阅读理解,战略共识无从谈起。将战略变成地图,打通路径的因果关系,才有实践的可能。

  战略是逻辑。逻辑上成立,实践中未必成功;逻辑上不成立,实践中必然不会成功。

  达成了战略思想共识,从战略举措导出了战略KPI,组织绩效有了着落,战略分解为重点任务,剩下就是执行的事儿?NO!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彩电企业通过“价格战”击败日立、松下、索尼等外资品牌,一举夺回国内市场,长虹、康佳和TCL三足鼎立,长虹的体量比后两者相加还要大,一时风头无俩。

  长虹运用金融杠杆和绑定大经销商(郑百文)的渠道霸权模式让其他彩电厂商苦不堪言。TCL反其道而行之,绕开一二级大经销商,支持中小经销商,建立专卖店,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彩电,对经销商和专卖店给予定价权,结果销量与影响力迅速增加,当长虹的大量彩电还囤积在经销商仓库中时,TCL的彩电已经在消费终端产生了销售,这就是中国家电史上著名的“以速度抗击规模”的深度分销模式。TCL能够打败长虹,扎根消费终端建立营销组织,快速产生销售与影响力,就是战略突破口。

  传统的手机价值链由“研发-采购-制造-营销-渠道-服务”等环节构成,环节很多,价值链很长,每个环节都会攫取部分利润,导致手机行业的利润率微薄,同时,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距离消费者的距离很远,只承担价值链某一环节的功能性职能,小米手机如果采用同样的模式无疑是思路一条,小米如何做?

  在研发环节,小米采用开放态度,积极与资深米粉互动,让米粉参与手机的研发设计,听取米粉的建议;在营销环节,小米摒弃了成本高昂的大规模广告宣发,而是利用小米社区、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进行病毒式全地域传播;在渠道环节,引入电子商务平台替代传统渠道商,这三个环节的创新节省了大量的费用,让小米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在同配置的情况下,价格是同类型手机的一半,彻底颠覆了行业竞争格局。之后,陆续有手机品牌借鉴小米模式,比如荣耀。所以,针对手机产业链做深度优化,是小米的战略突破口。

  农牧行业是传统行业,产业链涵盖“种子、种植、饲料、养殖、屠宰、食品、流通、销售”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广,,传统农牧企业大都从事产业链的某一环节,相互协同。新希望以饲料起家,为养殖户提供饲料,赚取相应利润。

  新希望逐渐发现,饲料不再是一个能够在农牧行业中产业盈利和价值的业务板块,价值链已经向消费端和食品端延伸。而且,行业的评价系统发生了改变,之前由养殖户评价,现在变成消费者评价,原来评价饲料好不好,猪养的好不好,现在已经变成评价肉好不好,话语权变成由消费端决定。

  食品安全慢慢的变重要,对农牧企业构成巨大挑战,如何只参与产业链某一环节,一旦食品端安全出问题,产业链的每个企业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安全是整个产业链的事情,而非某一个企业。反过来说,要想解决安全问题,必须要控制整个产业链。

  基于产业链价值延伸趋势以及食品安全两大要素的思考,新希望开始做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涉足全产业链业务,并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实现规模化,有规模才有竞争优势,也就掌握话语权,才能掌控产业链。目前,规模较大的农牧企业基本都在做全产业链业务。所以,“规模化产业链”是龙头农牧企业的战略突破口。

  制造业转型是热门话题。传统制造企业只做产品,销售完成之后基本就和客户告别,等待客户的二次购买。产品只能和客户产生单次接触,若要产生更大的利益回报,要把单次接触变成多次,也就是从产品走向服务,这也是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战略——从产品向解决方案转型。

  陕鼓集团,主营压缩机、鼓风机的生产与销售,从产品售后服务开始,逐渐为客户提供维修改造、备品备件、金融等服务,之后为客户提供气体运营、水处理等服务业务,最终建立能源互联岛,成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多个企业构建服务生态,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

  陕鼓经历了从附加服务到业务服务化,再到服务产品化,最终实现服务网络化的服务转型,逐渐通过全方位的服务业务为客户提供核心价值,其战略突破口总结为“饱和式服务”。

  华为从始至终坚持“压强原则”,在关键成功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突破口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高度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饱和式攻击,实现重点突破。

  原有的模式与打法不有几率会成为战略突破口,上述案例中,四个企业都采取了和行业通常打法截然不同的模式,从而一举扭转竞争格局,开创新天地。战略突破口首先代表差异化,新模式,新思路,新打法,一切与创新有关,与固守无关。

  差异化带来的是增量,而且是新增量,不是存量的修修补补,增量代表趋势和未来。战略指向增长,有新增量才是真增长。没有战略一定内卷,因为看不到增量。找到突破口才有机会有增量,否则,始终是加加减减,增长只是痴人说梦。

  战略突破口的找寻需要思考,全面且有深度,想通想透,一旦选定,表述一定要极度简单,简单到用关键短语和一句话能说清楚,目的是便于理解和执行,越简单越容易理解,越简单越利于执行,比如“以速度抗击规模”、“优化价值链”、“规模化产业链”等,一针见血,把要干的事说透,如果战略突破口过于复杂,说明还是没想清楚。

  从行业现状倒推发展历史,站在现在回归过去,分析行业面临的典型问题,不断总结归纳行业痛点,并小心求证,以同样的思路对本公司做思考,找到公司的痛点。只有找到痛点,也就是堵点,才有机会找到战略突破口的发力点。

  思考不简单,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陷入没有思路或毫无头绪的思维痛苦是常见的状况,不必灰心,深度思考要的是形成思考习惯,行业痛点怎会是是轻易解决的?相信时间,付出试错成本,这都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思考总结行业痛点,要精准定义解决行业痛点面临的主要矛盾。陕鼓看到制造企业产品制造的单一性,得到“产品的一次性接触与多频次无法触达”的主要矛盾,从而选定“饱和式服务”的战略突破口;TCL看到行业老大与渠道老大的结盟,洞悉出“渠道被垄断与无法产生销售”的主要矛盾,选择绕开大渠道商,团结中小经销商,在销售终端建立专卖店做战略突破。

  主要矛盾只是依靠分析思考进行识别与定义并不足够,实践中需要试错和付出一定的沉默成本做验证,从战略突破口的角度,这个成本需要付出,也值得付出。

  主要矛盾定义清楚,接下来要做选择,选择是痛苦的,尤其是失去很明确,但得到很模糊,更加考验组织领导层的战略意志力。坦白说,战略突破口的选择带有“赌”的性质,而企业家在某些关键时刻需要有“赌”的魄力,这是多年腥风血雨、市场搏杀练就的敏锐和胆识,学校教不出,书本学不到,心力占据上风。

  战略突破口一旦选定,就要毫不犹豫把资源全力投入进去,英文叫“All in”。华为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谋求技术扎根,大约每年销售收入的15%投入研发,没有成果也要投入,持续投入;如果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谋求市场扎根,要向宝洁、麦当劳等世界500强学习,将每年销售收入的20%投入市场宣传与营销推广,建立强大的品牌占据消费者心智。持续All in,才有机会听到上帝的脚步声,不是离你远去,而是向你而来。

  没有战略突破口,战略规划就是海市蜃楼,炫目而不真实;没有战略突破口,战略解码就是做练习题,始终上不了战场;没有战略突破口,战略执行就是按部就班,年年重复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