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开国有资产情况 2022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11万亿元

来源于:行业动态 日期:2023-11-24 18:44:39 浏览:15次

  11月22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听取审议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北京商报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末,北京市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9.11万亿元,全市金融企业资产总额9.02万亿元。

  报告全面反映了北京市2022年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自然资源等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处置和监督的实际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北京市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9.11万亿元,负债总金额5.97万亿元;金融企业资产总额9.02万亿元,负债总金额8.12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1.33万亿元,负债总金额0.2万亿元。

  另外,北京市国有土地总面积35.44万公顷,发现各类矿产129种,森林资源总面积85.57万公顷,平原区地下水埋深15.64米,自然湿地资源总面积0.3万公顷,自然保护地包括5类47处,总面积约32.62万公顷。

  报告指出,北京市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对全市经济形成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逐步显现。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全市1500多户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强化国有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首都发展新动能。布局首钢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北汽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数字化平台,快速推进数字国企建设。

  国有金融资本战略布局持续优化,金融客户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逐步的提升。建立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创设“京创通”“京创融”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提升科创企业融资便利度。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和额度,协同联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完善现代金融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发挥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作用,维护首都金融安全稳定。

  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综合配置效率稳步提升。认真贯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扎实开展资产产权登记、资产清查和资产年报等基础工作,不断的提高资产信息质量。深入落实节约型政府建设理念,持续推进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促进存量资产调剂和共享共用,高质量推动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工作。

  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效能得到充分释放。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核心区、中心城区、平原多点地区、生态涵养区等主体功能。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首次全面完成北京市城市国土空间监测任务。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推动首都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河湖生态健康情况持续向好、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71.1,ECO质量和稳定能力持续提高。

  展望未来,北京市将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水平发展为主题”,积极谋划,开拓创新,充分的发挥各类国有资产对首都经济发展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奋力开创新时代首都发展新局面。

  首先,将突出“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国有经济质量效益提升。立足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精尖产业链创新链更好协同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快技术攻关。加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强化重点领域防控,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工作体系。

  同时,突出“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扩大优质金融供给,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实体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督促金融企业履行防控金融风险的主体责任,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和内控体系建设,逐步的提升风险管理上的水准,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突出“提升配置效能”,健全部门间资产共用共享机制。深入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履行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强化“过紧日子”意识,持续加强资产盘活力度,健全部门间资产共用共享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进一步夯实产权登记、资产清查、资产年报等工作,逐步的提升资产数据质量,打牢管理基础。

  此外,下一步,北京还将突出“绿色低碳发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工作落实。支持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深入推动生态空间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和水安全韧性保障,持续做好森林、湿地资源保护,持续提升ECO质量和稳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