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身边 菊儿人家:胡同深处有人家

来源于:环球网app官方下载安卓 日期:2024-04-24 12:58:13 浏览:15次

  雪后初霁的南锣鼓巷,比平日要清净不少。一场大雪似乎封住了这条北京著名商业街往日的繁忙与拥挤。巷子夹道树枝上的残雪经北风一卷便纷纷扬落在潮湿的青石板路上,叫人直打寒颤。从北往南数过去的第三个巷口,墙上锈着一块“菊儿胡同”的路牌。转进这条百米长的窄胡同,一阵热腾腾的卤香就再也藏不住,渐渐从寒冷的北风里展露出来。卤香勾人往胡同深处走去,左边是一颗枯萎在屋子里的枣树,枣树对面就隐着这烟火香味的来源——卤肉饭店“菊儿人家”。

  菊儿人家的店铺不大,满打满算也就只能招待二三十个客人。这家没有广告的小小店面显得与南锣鼓巷的商业氛围有些格格不入。我们坐在店铺靠门的位置等待老板小枣。刚毕业工作不久后,小枣从父母手里接过了这家卤肉饭店,而她现在也已年近不惑。小枣推门而入,爽朗的笑声随着冷气从门口涌进来——热情、亲切,这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听说我们是大学生,她给我们带了一大包“大白兔”奶糖,还热情地要留我们吃饭。她似乎对这种采访很熟悉、也十分乐此不疲。她说,“我很喜欢这种采访,因为我有的是故事,我有很多故事……”

  小枣为什么叫小枣?这要从21世纪初的北京胡同讲起。彼时的南锣鼓巷还只是一条普通的北京胡同,小枣也还是胡同里肆意长大的一个小孩。黄昏时分,当家家户户飘出饭香,胡同就到了一天最热闹的时候。小枣是吃胡同里的“百家饭”长大的——邻里之间哪家做了好吃的,指定要给胡同里的所有人家端一碗;哪家人吵了架,其他家也要去帮忙劝一劝。胡同里的时间好像总是又慢又悠长,而在小枣的记忆中,夏天的午后是胡同里最悠闲的时光。当整个胡同都在午休的时候,小枣总是盯着对面李奶奶家那颗枣子树。“枣子何时收,能不能给我吃一点?”嘴馋的小枣总是这样问,但李奶奶从来也不理她的请求。不知道多少个午后,小枣就这样梦着满枝头红彤彤的枣子,嘴里生出枣子的甜香,而那些闷热、粘腻而漫长的时光就晃悠悠地一去不复返了。

  小枣考上大学临走那天,正是北京秋天枣子结满枝头的时候。李奶奶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让儿子去打下了这一枝的枣子给小枣。她说,这一茬枣子就是给小枣留的。小枣说,那一茬枣子格外好吃、格外甜,她一直记着那一茬枣子,于是给自己在社交平台上的名字都取做“菊儿小枣”。胡同里的人情味就像这枣子树一样,毫不吝啬地将所有的香味给予胡同里的每一个人。

  胡同文化浸泡着小枣一家,他们的小店在胡同文化里生根发芽。菊儿人家就是从胡同的百家饭里“吃出来”的。小枣大学毕业后,和其他青春期的女孩一样沉迷减肥。小枣的妈妈也和所有青春期女孩的妈妈一样,担心小枣吃不饱,想着法子要让小枣多吃些。那时台湾的卤肉饭刚刚传进北京,小枣的母亲改良出少油少盐的卤肉饭给小枣吃——又健康又美味的食谱让小枣赞不绝口。按照胡同里的习惯,母亲顺带将自己做的卤肉饭给每家都端了一碗。改良版卤肉饭意外地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小枣的同学们也经常来捧场。正值小枣父母从国企下岗“自谋职业”,在邻里们的不断鼓励与支持下, 他们心中“开一家饭店”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最终成为了现实。

  “菊儿”在北京话里的谐音是水井的意思,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但当人都走完了,菊儿胡同还剩下什么呢?菊儿人家已经从一个偶然的想法变成了小枣一家红火的饭店生意,但那些曾经见证了它诞生的邻居们却一户户陆续搬走了。在这方鱼骨状的窄窄的胡同里,胡同的温度似乎在一点点褪去;那些在胡同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也已然成人,从胡同搬走,住进了有独立抽油烟机的高楼大厦;那些曾经给小枣端过自己家做的排骨、打过自己家枣的老人们,则大多没能挺过疫情肆虐的冬天。

  然而,那些嗅觉灵敏的人们仍然能顺着一股香气就找到胡同里的某个角落——就像菊儿人家这样的地方。胡同直到如今还承担着一代北京人对于集体地域空间的温柔想象和怀旧情绪。小枣对卤肉饭店注入的情感,则是她对于胡同独有的温情与执着——胡同承担了她对这片土地、对故乡的热爱。这份热爱贯穿着她的整个生命。

  小枣至今还记得菊儿人家开张第一天的样子——他们一家人在店里等到了傍晚八点才迎来了第一个客人。如获至宝的小枣一家一拥而上,围着唯一一个客人追问个不停。客人被四个人团团围住,吓得头也不敢抬,只得趁着老板回厨房的间隙落荒而逃,留下慌张又懊恼的小枣一家。没想到一星期后,这位腼腆的客人竟又回来了——还带着一面包车的人。他指着菊儿人家的店铺说,这家卤肉饭特别好吃,老板一家也特别有意思。菊儿人家就在这样的口口相传中吸引了无数居住在胡同里的食客、曾经居住在胡同里的食客和向往胡同的食客。

  对于小枣一家来说,经营菊儿人家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饭店的生意做起来了,却又碰上了北京胡同的拆改。菊儿人家本就开在胡同的自家房屋里,如果房子被拆了,菊儿人家又该开在哪里呢?不仅如此,对于从十八岁就生活在胡同里的母亲,拆自家房子更是堪比拆掉自己心头的一块肉。小枣的母亲心急如焚,但在她看来,不能因自己做买卖,就影响胡同拆改,影响大家过更好的生活。最终,小枣的母亲主动请缨,含泪拆掉了自家房屋的二层,将菊儿人家保留在胡同内,自己则搬出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在外租房住。为了积极动员胡同里的街坊邻居,小枣母亲还成立了宣讲团。

  一边面临拆改,一边经营饭店,小枣父母在年龄渐长中感到力不从心。小枣毕业后本在国企有着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但她心疼父母的辛劳。

  “我应该让父母有一个靠山。我不应该让他们都觉得家里没有人了,饭店开不下去了,毕竟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客人啊”。

  于是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辞去国企的工作,怀揣着单纯的热爱接手了菊儿人家的经营。然而对于刚毕业、只在国企工作过的小枣来说,独自管理一家饭店的担子太沉太重,忙里忙外的她几乎崩溃。此时,小枣的丈夫在北京一家外企有着高薪体面的工作,事业蒸蒸日上。看见小枣的崩溃,他也决心辞去他的工作,与小枣一起投入饭店的经营。

  “我们有那么多的客人,老有客人跟我们说让我们肯定要做下去。如果我们不做了,那些客人回来胡同都没有地方去了,我不能让我的客人们伤心”,小枣这样说。小枣一家就是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即使自己搬出去,也要把菊儿人家留在胡同里。菊儿人家这家店,竟成了往日生活最后的记录者、成了一条纽带。它见证着、又经历着——向内,是一个小庭的传承与延续;向外,是一个大家的凝聚与变迁。

  菊儿人家紧邻中央戏剧学院南锣鼓巷校区。刚开业时,南锣鼓巷还是酒吧一条街的美食荒漠,吃腻了食堂的中戏学生想找地方改善伙食也无处可去。好不容易找到这家好吃的卤肉饭,菊儿人家就成了中戏孩子们的聚集地。但每到月底,因花光生活费而囊中羞涩,又因长身体而饭量不小的大学生们,常常涨红着脸请小枣的母亲给他们免费添点饭。小枣的母亲在学生们身上看见了小枣的影子,她觉得,卤肉饭没有肉怎么吃得下饭呢?于是在饭店里定下了“免费续肉续饭”的规矩。中戏的学生们毕业了一批却一批,而这条规矩却一直被小枣保留到了今天。

  或许是因为紧邻中戏的缘故,许多名人都在菊儿人家吃过饭:金龟子、刘和刚、蓝盈莹……但在菊儿人家,一碗饭里饱含的从来就是无关身份的情感传递。续饭,延续的是从学生时代走向更广阔的人生;烟火气里,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只要来吃饭的就是顾客。在小枣心中,每一个来饭店吃饭的客人都像家人一样亲切与珍贵。讲起自己和客人的故事,小枣的嘴角总是洋溢着骄傲又幸福的微笑。而她的店里则挂满了她与客人的合影、客人送她的东西——“菊儿人家”的牌匾、装饰用的字画、细细装裱的照片……小枣骄傲地说,那些来自己饭店吃饭的客人喜欢这里,不是因为他们曾经住在这里,而是因为他们喜欢胡同所代表的情谊。总有人热爱着胡同,热爱着胡同里的人情味和善良,小枣希望自己能做这份善良的守护者。

  夜深的时候,小枣偶尔也会梦见自己的大学时光,她的丈夫则总是梦见自己在外企工作的日子,这深埋在梦境里的日子或许是夫妻俩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但小枣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用“我愿意”和“我乐意”的逻辑去取代现代性思维中的“平等交换”,换来的是小枣身上的坚定与自得。看起来仅凭着一腔热爱横冲直撞的小枣,身上却看不出一点现代城市人常有的迷茫。

  酸甜苦辣是一顿上好的饭菜必不可少的味道,也是生活无法缺少的滋味。或许比起精打细算的工业味精配比,又苦又甜的日子才是生活恰到好处的滋味。

  小枣并不是没有担心过她的店会随着胡同的消逝而消亡。但令小枣感动的是,每当自己的饭店经营遇到困难的时候,客人们总是能给她鼓励。最艰难的时候,每天关门时小枣甚至不知道一觉醒来菊儿人家是否还能继续开张。她也想过放弃开店,改做外卖。是她的老顾客给了她坚持到底的勇气。许多菊儿人家的老顾客纷纷对小枣说,你一定要把这个饭店做下去,不然我们以后在胡同里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小枣心想,在门店里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卤肉饭,才叫是“人家”。人与人的温情让胡同在物理坍缩的同时成为了一首能被讲述、被传播的诗。

  于是,她也开始主动聆听客人们的故事。她认识了一个16岁只身来到北京的女孩。女孩生活窘迫,却将住在胡同里的小房间布置的如城堡一般;患有抑郁症,却能看见小枣眼里看不见的北京的美好。女孩告诉小枣,她很喜欢在菊儿人家点一份自己最喜欢吃的饭,就可以静静地待上好久的时光。演员蓝盈莹说,自己在还未成名的学生时代,就经常来菊儿人家续饭。一瓶北冰洋配一碗卤肉饭,是演员乔杉还未成名时就养成的习惯。在偌大而纷杂的北京城,一碗无限续饭的卤肉饭或许就是那些漂泊的食客们心中为数不多的确定性。

  未来还会发生啥?小枣也不知道。但对于小枣来说,坚持把菊儿人家开下去就像坚守“我是我”一样,是一件不言自明的追求。“我一定要开这家店,把它开下去。”说这话时,小枣的眼里闪闪发光,“就像我做我自己一样不会改变。”向前看已经成了小枣的习惯。

  在小红书上,小枣给自己的标签是“乘风破浪的北京大妈”。经历过诸多困难,饭店的生意愈发成熟、红火起来。小枣知道,如果在饭店生意最好的时候选择加盟,会赚取到很多的钱。但她拒绝了这样的经营方式。对她而言,这样的利益会使人迷失方向,忘却菊儿人家的初衷。

  虽然夫妻二人并不打算对饭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为了应对将来未知的挑战,小枣在不断努力让饭店更加兵强马壮。她在南锣鼓巷外盘下一个二店,又将现代新兴的AI和机械化技术融入到饭店的经营当中。小枣每周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吃饭,检查门店是否依规定流程生产,是不是满足卫生标准。面对可能遇到的饭店经营的困难,小枣早已做好了准备。

  经营到现在,菊儿人家慢慢的变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坚守胡同里那份原初的善意和对菊儿人家的热爱,才是小枣所追寻的目标。胡同是上天赐予小枣的礼物,更是她的使命。牢记自己使命的小枣,从未在生活中感到迷茫。

  “我作为一个胡同人,菊儿胡同就是我坚守的核心、是我的使命感。我的使命就是要让大家在胡同里面还有一个家可以回。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自己,我面对自己的方式是把我收到善良再还回去。我给我的生活已经打九分了,我很满意,不过困难还是很多很多。但是不是有一句话吗?‘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生活给我出难题就是在提醒我,告诉我应该走什么样的方向。”

  当胡同代表的生活空间在现代社会的城市景观里坍塌,坚守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记得这些小小的一群人,是小枣作为一个渺小的普通人做出的最大的努力。小枣说,她希望自己能把菊儿人家一直这样开下去。当远道而来的食客偶然经过这个胡同口,又或是屡次拜访的老熟客再一次走过这条熟悉的巷子,卤肉饭的香气就一定能将他们带回很久很久以前某个柔和的傍晚——当金黄的夕阳洒在胡同的石砖路上,枣树挂满了香喷喷的红枣,每户人家的窗口飘出烹饪的热气,缓缓时光仿佛永远都不可能逝去,漂泊而劳累的内心就有了停靠的此岸。

  本文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年《光影中的百年中国》课程作业,获得“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优秀作品。

  原标题:《重拾身边 罗方妤 张全杰 谢冰妍 李晴晴 :菊儿人家:胡同深处有人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