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规划】企业经营永续的重要生存法则之一:高效的战略执行

来源于:产业咨询与投资 日期:2024-03-27 00:30:44 浏览:21次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及知识经济快速的提升的形势下,现在的企业已经处于复杂,多变、激烈的竞争中,当原有竞争环境中的企业管理过时,现今客户真正的需求逐渐苛刻,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静态竞争转变为现在的动态竞争,变化成为唯一不变的事情

  企业需要制定自己的发展的策略规划,以及做好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从战略制定到战略目标达成,高效的战略执行,慢慢的变成了企业经营永续的重要生存法则之一,细化战略行动与措施,优化战略机制与流程,正是基于新环境挑战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财富》杂志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0%的有效战略得到了有效执行”;“70%企业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缺乏好的战略,而是缺乏有效的执行”。战略决定成败。同时相对于战略的品质而言,战略执行才是企业决胜的关键。缺乏有力的执行,再好的战略计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是战略管理过程:卡普兰将其分为制定战略、规划战略、组织协同、规划运营、监控与学习、检验与调整;国内有学者将其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修正;还有专家将其分为调研分析、战略澄清、战略解码、执行跟踪、评估更新。

  三是影响战略执行因素:国内有专家总结出RACE原则,即战略执行效力=战略可靠度(R)×战略认同度(A)×实现策略清晰度(C)×组织支持度(E)。

  综合以上三个维度考量和战略执行中的普遍的问题,把握战略执行关键,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战略制定涉及企业的使命、愿景、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条件分析、竞争优势、战略目标确定、经营模式选择、实现路径设想等。

  有人认为,战略执行是战略制定之后的事情。其实,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再好的战略,也需要好的执行;不好的战略,会给执行埋下隐患。因此,战略的契合度或合理性,是执行的基础。对企业来说,合理的战略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慎重考虑:

  一是企业的发展趋势。若企业的发展趋势开始就选择错误,那么动用人力、物力、财力越多,执行力越强,损失反倒越大。

  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规六个要素来考虑,既要顺应现在特别是未来的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又要有市场需求支撑;既要符合政府的产业政策,又要兼顾新技术的影响。

  二是企业的设定目标。最大限度地考虑现实条件,中长期目标要有挑战性,近期目标要注重可实现性。

  例如,中小企业或新设立的企业,开始就把进入世界500强作为目标,显然不符合实际。可以先考虑在区域市场或行业站住脚,然后进入行业的前列,再考虑成为行业的翘楚,慢慢地发展壮大。

  企业战略是全局性、长期性的总体战略,难以直接执行,需要细化为业务战略、职能战略等子战略。

  子战略还需要细化为战略主题,每个战略主题又需要延伸为核心举措,每个核心举措筹划为行动方案,每个行动方案要确定目标及完成目标需要匹配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才可以执行。战略细化过程如图1所示。

  战略执行中的沟通贯穿于战略管理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战略规划阶段,包括从战略调研、环境分析、企业现状的了解分析到战略规划的形成等;在战略执行阶段,包括战略的细化、方案的制订、重点举措的形成等;在战略评价调整阶段,包括战略回顾、战略评价、战略的修正等。战略执行中的沟通可大致分为纵向沟通、横向沟通;还可大致分为内部沟通、外部沟通。内部沟通又分为高管之间、高管与员工、不同单元、单元与职能之间的沟通;外部沟通主要是与主管部门、客户、媒体之间的沟通。

  在探索战略与组织建设的关系方面,钱德勒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美国70家大型公司,特别是通用汽车、杜邦等公司的经营发展史进行研究,他发现当企业选择了一个新的战略以后,由于管理人员在现行结构中拥有既得利益,或不了解经营管理以外的情况,或对改变结构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使得现行组织架构不能较快改变而与新的战略相适应。

  直到暴露管理问题后,企业才能将组织架构的问题纳入议事日程。经过变革组织结构,战略实施的效果才得到一定的改善和保证。由此,钱德勒得出一个著名的结论:组织架构服从战略。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要有效地执行战略,管理者必须对结构作出合理的决策,并制定方法或流程来实现所需的组织架构和部门的整合。

  战略执行中,应该要依据真实的情况调整完善,核心是体现组织架构的设立根本原则:目标一致性、集权授权适度性、责任权力对等性、规范效率平衡性、刚性柔性兼顾等。此外,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组织架构中,战略或规划发展部门(也叫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作用不可或缺。在战略制定、战略宣贯特别是战略执行中,如跟踪情况、协调资源、效果考核、规划调整等环节,战略部门是执行的启动器、连接器、检测器、稳定器、调节器。第二,在打造管理团队上。企业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企业的决策层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在关键的岗位上选择正真适合的人选,组织管理团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能力匹配、优化组合、分工协作的团队支持配合下,一是将企业的战略意图宣贯到位;二是把企业的整体战略细化分解为可执行的行动方案;三是管理小组成员分管范围内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保持与企业整体战略的一致性。第三,在建设制度流程上。制度是企业运营的规则,流程是企业运营的路线图,没有制度流程或制度流程不合理,企业的战略无法展开,更不可能有理想的效果。

  企业形成了战略,需要对原有制度流程进行梳理,并根据战略的总体要求,按照目标一致性、过程高效性、执行可行性的原则,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修改完善,为战略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顾反思是战略执行中一个必要且重要的环节。通过各个执行主体,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真实的情况、获得的信息汇集、反馈,对战略的执行进行仔细的检测、验证,并为战略的必要调整提供坚实的基础。不少企业在实践中形成了日常协调、月度反思、阶段总结等好做法。其中,月度经营反思会与季度或半年战略反思会经常配套召开。经营反思会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支撑战略执行的年度计划完成。

  1. 重高层、轻基层实践中,在战略规划和细化阶段,有可能会出现由高层领导直接开会决定企业战略,下属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毫无疑问,在战略筹划阶段,高层需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战略执行阶段,高层的战略宣贯、协调作用,不可替代。

  2. 重规划、轻配置资源配置是实现战略的必备条件,企业一定根据战略主题,对实现战略必要的软硬件进行配置。

  从硬件方面来说,企业的生产基地放在哪里、如何建设(投资新建还是并购)、物流能力、建立怎样的通道、在哪里形成节点、如何辐射等都有必要进行配置。重视资源的配置,不仅在于资源是实现战略的保证,还在于战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合理的战略并有效执行,公司能够对资源整体考量、整合,促使企业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此外,由于资源存在不确定性,有些行业存在稀缺性,重视资源配置能加强企业的警惕性,提早作出预案,为战略的平稳运营提供保障。

  3. 重指标、轻因素指标是企业战略目标最集中、最明确的体现,没有指标的战略,不是真正的战略。所以,战略规划中,不仅有长远指标,还有年度指标;不仅有企业总体指标,更有单元指标、区域指标、岗位指标。它是战略的风向标、度量器。企业战略由指标因素与非指标因素构成。

  这些年来,国内企业引入不少战略管理工具,如波士顿矩阵、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SWOT分析等。以笔者多年战略执行的理论学习心得和具体实践经验来看,平衡计分卡(BSC)、PDCA循环(戴明环)、标杆管理(BMK)三种管理工具比较实用,在此不再赘述。战略执行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战略执行中组织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个动作,都对战略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战略执行是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因为企业战略执行是个行动过程,要把战略理念和战略规划转变成整个组织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