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展和改革局

来源于:产业咨询与投资 日期:2023-12-17 12:33:31 浏览:21次

  ,区发展改革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

  紧抓重大规划编制及落实。起草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莱芜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实现规划工程化、项目化。修编了《莱芜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为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科学制定全年经济指标目标,分解到部门和街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精准压实责任,推动高效落实。编制完成《莱芜区202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通过人代会审议通过。坚持每月常规调度与重点调度相结合,紧盯各项指标的预期目标,开展经济运行专题调研10次,召开部门经济运行分析会12次,每季度末开展日调度会议13日次,提报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会议研究6次。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的支撑面和下降点,每月撰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加强调查研究,完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其中《关于稳住经济基本盘系列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获评区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加强重大政策研究。围绕重大战略落地落实,编制印发了《莱芜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莱芜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莱芜区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莱芜区2022年“东强”战略工作要点》。围绕我局牵头的重点工作,制定并印发了《莱芜区大项目建设提升竞赛活动方案》、《莱芜区关于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莱芜区2022年东西部协作工作任务指标分工方案》、《贯彻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及《莱芜区202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莱芜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要点》等一批方案要点。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区出台的系列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政策清单300余条,制定出台《莱芜区应对疫情冲击助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11条政策举措惠及企业709家,补贴金额704.4万元。迎接省、市稳经济基本盘督导、调研5次,梳理全区稳经济基本盘工作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及要解决的问题,上报督导组,协调疏通经济运行中的难点堵点。

  抓实项目推进。安排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013亿元。共争取各类省级重点项目20个【其中省重点项目2个,省优选项目9个,省补短板项目1个,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6个,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2个】。健全完善月调度、季考核、年观摩制度,每月通报各镇街项目开工、投资等进展情况和区直有关部门包推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抓细项目要素保障。实行区领导牵头的包推项目责任机制,落实“一线工作法”,为项目单位排忧解难。严格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实施精准用地联合审查,逐步扩大要素统筹范围,推动土地、能源、用水、资金等要素向重点项目聚集。全力做好政府专项债券争取,21个项目列入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清单,债券资金需求49.29亿元,发行专项债项目19个,列全市第2位,下达专项债券资金19.61亿元,列全市第4位。积极争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国家审核53个,项目数量全市第2,总投资97.63亿元,贷款总需求44.4亿元,年度贷款需求17.21亿元。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核7个,总投资4.08亿元,贷款总需求1.95亿元,项目数量全市第3、贷款需求全市第4。抓好项目谋划储备。策划储备1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类项目40个,总投资347.55亿元;产业类项目44个,总投资278.5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34个,总投资236.5亿元;农业类项目3个,总投资5.39亿元;生产性服务业项目5个,总投资35.8亿元;文化旅游项目、医疗康养项目各2个,总投资分别为0.5亿元、0.3亿元】。

  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落实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完善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台账,每月调度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开展服务业企业纾困解难活动,为27家企业发放助企纾困资金130.7万元。实施服务业企业培育工程,泰钢、九羊、莱商银行被认定为济南市总部企业,其中泰钢、九羊被认定为山东省总部企业;泰钢认定为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新增13家。促进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严控“两高”项目,完善项目台账,组织对第二批、第三批补充“两高”项目进行手续联审,梳理各类项目134个,分类处置、推进整改。推动工业园区规范管理,协调调出济南市沿黄重点地区范围,解决合规园区政策对全区工业项目落地的影响。统筹推进“双碳”行动。成立“双碳”工作专班,高标准谋划制定我区实施方案,组织并且开展我区相关碳排放项目、数据摸底工作。加快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莱芜船厂抽水蓄能项目、华能北王庄35MW光伏项目等12个能源项目纳入《济南市“十四五”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100MW/200MWh储能电站和华能莱芜发电有限公司一期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成功申报山东省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平价上网项目70个、装机容量3.1万千瓦。新能源累计并网容量2.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5.5万千瓦。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加速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十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宏济堂、山歌食品2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建立创新平台梯队建设管理机制,形成国家、省、市三级项目库,成功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是区划调整以来获批数量最多的一年。

  全方位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水平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先进事迹入选全省“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竞赛活动”典型案例。统筹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1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获扶持资金100万元。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个项目获市级县域扶持资金1431万元。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2个项目获市城镇化项目支持资金300万元,雪野养生休闲度假特色小镇和马鞍山清宁康养森林特色小镇入选山东省特色小镇清单。积极拓展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落实财政援助资金1688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61万元;选派1名挂职干部、7名专技人才到康乐县挂职交流;帮助康乐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459人、脱贫人口252人;实现设备投资610万元;畅通康乐县农业产品在我区销售渠道,完成消费帮扶2888万元。

  全面落实系统集成改革重点任务。运用系统思维和集成理念,从“产业、平台、项目、创新、要素、服务”六个维度,精准解构试点任务,切实推动落地落实。完善政策落实专家咨询论证机制,成立由14个领域106名专家组成的战略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策落实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地推进经济体制领域改革。细化分解任务,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落地见效。建立健全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协同推进建设诚信法治政府。稳步推进社会信用工作。在完善机制、重点任务、督导考核等方面发力,发挥信用价值和效用。“双公示”基本达到双100%;“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达到5726家,占莱芜区在营公司数5.55%,全市第三;企业发布需求金额34.52亿,成功授信金额25.82亿,全市第四;莱芜区政务服务大厅已全面接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济南),政务服务大厅的420项事项全部实施信用核查机制,对失信者进行了拦截、限制和失信提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问题自查自纠工作,全面准确贯彻落实2022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制度,典型经验和做法得到市公共资源管理办公室的认可并在全市推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挂牌成立至2022年10月进场交易项目808项,交易价总金额97.27亿元,没发生一例投诉案件。

  持续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做好2022年养老托育、全民健身工程、社会服务兜底线、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工程申请的8000万中央预算内资金已到位,项目已开工建设。申报社会领域贴息贷款项目3个,其中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设备购置项目、嬴泰文旅景区数字化提升项目已被国家审核通过。扎实做好物价工作。调整莱芜区巡游客运出租车运价,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协同开展涉企收费清理规范专项行动,确保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各项降费减负政策措施在我区落地生根。强化价格监督管理,加强重要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加强对供水,供气,供热等重点行业成本调查监审,制定行业成本监审指导意见。做好价格管理,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大蒜目标价格保险工作顺利完成,共完成投保3.1万余亩,收取保费400万余元。依法开展价格认定工作,共受理各类案件178件,出具价格认定结论书166份,其中刑事43件,行政122件,涉纪1件,涉案总价格2996318.43万元,认定复核率0%,得到市价格认定中心领导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购置棉衣、棉被、棉褥等物资,签订生活物资代储协议,确保救灾应急物资供应充足,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坚决守牢底线红线。全面做好能源保障供应。及时兑付2021年度市、区两级财政配套资金,制定《关于实施莱芜区2022—2023年采暖季民用优质燃煤使用保障工作的方案》,全面保障清洁煤使用。加强对天然气供应情况、发电企业电煤储备情况、电力供需情况的调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供应保障应急预案,组织能源企业组织应急演练,加强能源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落实,全力确保天然气和电量供应保障。扎实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和斑裂房屋处置工作。多措并举,积极地推进治理项目实施,确保完成“双100%”治理任务。争取省级采煤塌陷地治理专项资金486万元。落实粮食安全。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重大节日、重要时段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确保粮油供应充足;不断充实区域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完成市分配的成品粮油储备任务;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完成夏秋粮收购任务,落实粮油价格、加工、仓储和流通等统计,掌握莱芜区粮油生产、储备和流通情况。落实依法管粮,对粮食质量、属地原粮储备和社会粮食流通情况加强监管,杜绝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2023年区发改局总体思路和安排是推进落实“1236”工作目标责任体系:“1”是坚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全区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这一条主线”是聚焦“战略谋划、投资项目”两个关键,“3”是全方面提升“区域发展、重点服务业、新能源产业”三大能级,“6”是紧紧抓牢“经济运行、绿色低碳发展、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社会保障、保供稳价、党建引领”六大重要支撑。

  全面贯彻《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准编制全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清单,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级各部门推进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点项目实施,共同打造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莱芜样板”。

  一是统筹优化规划体系。总结“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提出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对策建议,并根据发展环境变化对规划内容作必要修订。推动各配套专项规划尽快落地落实,确保各项规划衔接配套、互为支撑。二是加快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健全黄河战略领导小组运行体制机制,高标准推进我区实施方案落地落实,聚力推进十二个方面36项重点任务。持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专项债争取,切实做好省级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点项目策划申报工作,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中央及省、市黄河战略支持范围,加快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三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策划。与智纲智库加强合作,围绕如何提炼我区独特的精神气质,体现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如何塑造出宜居的城市体态,形成便捷优美、舒适休闲的生活环境,如何构造出优质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加快顶层设计,拿出质量优质的策划文本。

  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牵头成立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强化帮扶。坚持定期会商、清单化推进、闭环式管理,继续组织实施全区项目评议竞赛、项目包推竞赛、项目质量竞赛活动,全力推动108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89亿元。二是狠抓项目开工。对列入2022年度成片开发方案的项目,协助项目单位及时破解制约瓶颈,打通项目落地堵点痛点,做到“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开工一个”;对拿地未开工的项目,联合相关部门现场实地督导,建立问题台账,对照问题清单逐一销号解决,督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一季度梳理拟开工项目36个,明确专人专班跟进靠牢,全力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对上争取,力争40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盘子,为争取要素保障打好基础。紧密贴合中央专项债券、PPP、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其他国家政策或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方向,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支持,对污水厂网一体化等53个已通过省级审核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尽快完善前期工作,最大限度承接专项债资金;指导鹿鸣片区棚户区改造等列入棚改计划的项目进一步完善建设手续,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配套资金;加快推进鲁中国际生物谷等重点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争取挤进新一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支持范围。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要求,全力争取使用省、市级重点项目专项预留指标,对列入成片开发方案的重点项目,及时组织报批精准用地联合审查材料,争取市级指标保障用地。四是优化部门协同机制。不定期召开项目推进部门联席协调会,优化容缺受理、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制度,畅通审批通道,积极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让“多证连发”成为新常态。五是完善项目督导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月调度通报、季督查排名、年观摩评议”制度,每年推选“十大优秀项目”予以奖励。六是不断提升项目策划储备质量和水平。探索建立项目谋划策划常态化工作机制,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协调各部门做好跟踪服务,“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破解制约瓶颈,抓好策划储备项目落地转化工作。全年计划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

  一是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围绕设施共联、产业共兴、服务共享、生态共保,全方位开展与周边区县的战略合作。积极落实《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推进与济南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省会城市副中心。二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创业主体、促进科创金融融合等重点任务,推动《关于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落实。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评价工作“7个一包联工作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全力以赴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确保在全省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差异化评价中取得好成绩;强化争资争项力度,发挥县域经济发展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决策部署,突出智慧化、绿色化、双向化、均衡化方向,做好统筹谋划、创新思路举措,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督导,推动全区“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四是推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秉持少而精、专而优方向,立足实际、找准优势、凸显特色,打造出独特的产业生态,做精做强,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多小镇入选省特色小镇名单。五是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持续开展与康乐县结对协作工作,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在完成全年帮扶任务的基础上,强化社会广泛参与,协作领域不断拓展,推动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一是加快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健全重点企业联络制度和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实施服务业企业培育工程,落实莱芜区关于鼓励和支持规上企业加快发展的补贴办法,强化指导服务,引导企业发展壮大,升规纳统。二是抓好总部企业和楼宇经济。对接正泰电缆、力创科技等相关企业,积极推进总部企业认定。着重培养莱芜医药产业园双子楼,确保尽快达到特色产业楼宇认定标准;持续跟进莲河置业大厦申报情况,力争认定为特色产业储备楼宇;关注阳光物流园、祥顺物流园等企业,靠上服务、精准培育,尽快达到特色产业储备楼宇申报标准。三是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推动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全年计划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左右。

  一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新型储能、光伏、生物质能和氢能领域的科学布局和规划,协调推进莱芜船厂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鼓励泰钢等企业开展氢能技术研发应用。抓好华电莱城、华能莱芜储能电站建设。加强对新能源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高质量能源项目顺利落地投产。二是推进“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行动。聚焦农村用电、取暖、炊事等重点用能领域,加快乡村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推动镇街、乡村创建山东省绿色能源发展行动标杆乡标杆村。三是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山东重工、豪驰汽车等企业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先导的汽车产业体系,打造全品类商用车生产基地。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加快公共充电网络布局,提高直流快充桩占比。鼓励集中式充换电站建设,同步布局乘用车换电站、重型车换电站,严格落实新建停车场充电桩配建要求,加快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建设,探索道路泊车位结合智慧灯杆建设充电桩。

  (四)紧紧抓牢“经济运行、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社会保障、保供稳价、党建引领”六大重要支撑

  一是细化经济运行指标监测管理。继续运用早研判、早部署、觅不足、补短板的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机制,坚持按月、按季度及时做好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及时预警并提出对策建议,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增强对经济发展的预期性,提高稳增长工作的精准性,确保主要经济指标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持续推进。二是加强重大课题研究。围绕重点领域改革、新兴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实施、重要政策走向等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全年有更多的调研成果变成政策、变成项目。三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全面总结我区2022年发展情况,强化发展目标总体进度的统筹和分析,科学提出2023年发展目标,编制印发《莱芜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的报告》,抓好年度目标的有序落实。

  一是引导“两高”行业企业正确把握政策导向。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做好“两高”项目整改和“两高”企业数据核查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时间表,加快整改进度。二是深入落实“双碳”行动。根据中央及省、市对“双碳”工作的相关要求,摸清我区碳排放底数和未来碳排放空间,加强完善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组织好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资源型地区专项中央资金申报。三是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泰钢、九羊等钢企加快转型,打造集钢铁新材料研发、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模式,提升高性能、高附加值“特精高”产品比例。

  一是加强平台筛选储备。积极开展双创活动,营造双创良好氛围。加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的筛选储备,争创创新平台1家。二是深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推广“信易贷”,持续提升区直部门和各功能区、街镇信用建设水平。依据《信用监测指标》,逐项落实任务,争取莱芜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入全市前列;积极申请并争创省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三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发挥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入场交易试点,落实招投标提前发布计划、推动信用评价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等工作,指导云上开标、异地评标深入推进,提高招投标透明度。持续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问题自查自纠,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加快营造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的营商环境。

  一是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工作开展,全力争取养老托育、全民健身、文化旅游等社会领域项目支持资金和政策。加强项目储备,做好2023年社会领域专项债、中央预算内项目申报工作。二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按照应急物资购置计划,及时补充、轮换棉服、帐篷、折叠桌椅等救灾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三是研究共同富裕有效路径。落实省、市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的举措,探索创新推进路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一是精准做好物价工作。继续落实常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及时上报重要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信息;做好成本监审、收费管理、农本调查以及涉纪、涉刑、涉行政价格认定各项工作。二是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督促煤电企业严格按照煤炭中长期合同监管要求,及时签订中长期合同,确保发电用煤充足;及时研究制订相关政策,纾解能源企业保供压力。三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强化疫情防控、重大节日、重要时段市场监测预警,不断充实区域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持续增强粮食应急保供能力。抓好夏粮收购及市级地方储备粮轮换验收工作,规范提升承储企业储备粮管理水平。快速推进涉粮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莱芜粮食储备中心绿色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建成验收,推动应急保供网点改造升级。

  一是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持续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深入开展对党忠诚教育,督促引导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开展党建活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筑牢党员思想根基。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员先锋岗”创建和“双报到”等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二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三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体系。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做好党风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四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严把合同(协议)、政策文件、重大决策的审核关。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建设专业化监管执法队伍。五是强化机关规范化运转。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提升机关运行效能。强化督查督办、政务公开、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信访维稳、档案管理等工作,做好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