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承奎:推动国资国企高水平发展

来源于:产品中心 日期:2024-02-07 08:21:26 浏览:21次

  2024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我市优化国资布局深化国企改革实施意见和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一年。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今年,我们将稳中求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启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加快建设一流企业行动。”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承奎表示。

  陈承奎:今年,将努力实现“做强总实力、做优专业领域、做大企业规模”三大目标,具体而言,有六个“一流”:推进产业升级加力加速,提升一流转型发展能力;强化重点领域保供保稳,提升一流战略支撑能力;拓宽创新驱动力度深度,提升一流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引导资源配置聚能聚势,提升一流资本运营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提质增效,提升一流公司治理能力;推动双融共促强基强智,提升一流党建引领能力。围绕这些目标,今年将开展21项重大任务攻坚,以更大力度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陈承奎:2024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坚持稳中求进,确定了全年经济发展的“小目标”: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力争突破82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120亿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20%以上和1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

  陈承奎:我们将全情全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聚焦聚力抓产业增动能,进一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聚焦聚力提质量升效率,进一步提升现代公司治理能力;聚焦聚力搭平台优生态,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能;聚焦聚力建队伍塑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聚焦聚力严管控快处置,进一步防范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聚焦聚力强政治固根基,进一步培塑党建引领发展优势。

  记者: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力促全市国资国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

  陈承奎:今年,我们将引导国有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紧盯省市重点工程和“千项万亿”项目清单,全速推进新建和在建重大项目。同时,引导国有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平台招商、基金招商、智库招商等方式,招引一批补链强链固链项目落地。

  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推动国有企业加大在基建、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应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考核引导,鼓励国有企业拓展新领域新赛道,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信息、氢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产业体系新支柱。

  记者:创新驱动是国有企业增强市场活力的关键。如何引导国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陈承奎:首先是加大资本投入。引导国有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鼓励国有企业联合社会资本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多元投入模式。提高创新发展在业绩考核中的权重,强化研发费用视同利润考核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强度及研发投入。推动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大金融资金对技术研发投入支持力度。

  其次,提升平台能级。推动市属企业与甬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重大平台合作,创新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力争新增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2个以上,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个以上,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创技术支撑。

  第三,强化政策激励。纵深推进科改示范行动,探索实施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打造国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对原创技术的核心研发团队开展中长期激励。

  此外,将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积极引进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国有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或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5.“跨越百年的梦想”宁波交投集团打造杭州湾跨海大桥主题教育现场学习经典线.宁波城投集团高质量保障亚运赛事圆满精彩

  按照“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的思路,优化重组形成“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0家产业集团+1个资源要素保障平台”的新发展格局。班子结构更加优化,平均年龄下降3.2岁,经营班子中专业化干部占比81.6%;总部机构更加精简,职能部门、中层职数、人员编制分别减少8.8%、7.2%、14.6%。

  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3837.41亿元,同比增长13.42%;全年累计实现营收2756.59亿元,利润总额12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8.09%。其中,市属企业资产总额7006.02亿元,同比增长16.24%;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462.96亿元、109.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6%、18.7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浙江省属企业。

  聚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宁波“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市属企业全年完成有效投资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10.67%。聚力招大引强,加强与央企国企和优秀民企的合资合作,市属企业共谋划项目75个,其中,成功签约项目35个,落地25个,实际到位内资17.1亿元、外资5.18亿美元。

  构建“1+N+X”国资基金群,推动市属企业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市属企业全年新成立8支基金,围绕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项目124个;完成出资41.5亿元,撬动3.6倍以上社会资本。

  全市国有企业共完成盘活项目79个,回收(融资)资金152.3亿元,其中,市属企业完成42个项目,回收(融资)资金109.5亿元。市属企业新增专项债项目15个,增加额度59.69亿元。全市新增AAA评级国有企业5家,累计达10家。撰文杨绪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迎风探路,春归有期,国资国企改革攻坚再出发。2024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我市优化国资布局深化国企改革实施意见和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一年。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今年,我们将稳中求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启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加快建设一流企业行动。”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承奎表示。

  陈承奎:今年,将努力实现“做强综合实力、做优专业领域、做大企业规模”三大目标,具体而言,有六个“一流”:推进产业升级加力加速,提升一流转型发展能力;强化重点领域保供保稳,提升一流战略支撑能力;拓宽创新驱动力度深度,提升一流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引导资源配置聚能聚势,提升一流资本运营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提质增效,提升一流公司治理能力;推动双融共促强基强智,提升一流党建引领能力。围绕这些目标,今年将开展21项重大任务攻坚,以更大力度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逐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陈承奎:2024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坚持稳中求进,确定了全年经济发展的“小目标”: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力争突破82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00亿元以上、总利润120亿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20%以上和1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逐步提升,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

  陈承奎:我们将全情全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聚焦聚力抓产业增动能,进一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聚焦聚力提质量升效率,逐步提升现代公司治理能力;聚焦聚力搭平台优生态,逐渐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能;聚焦聚力建队伍塑机制,逐步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聚焦聚力严管控快处置,进一步防范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聚焦聚力强政治固根基,进一步培塑党建引领发展优势。

  记者: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力促全市国资国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

  陈承奎:今年,我们将引导国有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紧盯省市重点工程和“千项万亿”项目清单,全速推进新建和在建重点项目。同时,引导国有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平台招商、基金招商、智库招商等方式,招引一批补链强链固链项目落地。

  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推动国有企业加大在基建、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应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布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考核引导,鼓励国有企业拓展新领域新赛道,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信息、氢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产业体系新支柱。

  记者:创新驱动是国有企业增强市场活力的关键。怎么样引导国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陈承奎:首先是加大资本投入。引导国有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鼓励国有企业联合社会资本开展关键核心研发技术,创新多元投入模式。提高创新发展在业绩考核中的权重,强化研发费用视同利润考核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强度及研发投入。推动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大金融资金对研发技术投入支持力度。

  其次,提升平台能级。推动市属企业与甬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重大平台合作,创新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力争新增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2个以上,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个以上,为全市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原创技术支撑。

  第三,强化政策激励。纵深推进科改示范行动,探索实施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科学技术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打造国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对原创技术的核心研发团队开展中长期激励。

  此外,将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积极引进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国有企业从事科学技术创新或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充足表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5.“跨越百年的梦想”宁波交投集团打造杭州湾跨海大桥主题教育现场学习经典线.宁波城投集团高质量保障亚运赛事圆满精彩

  按照“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的思路,优化重组形成“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0家产业集团+1个资源要素保障平台”的新发展格局。班子结构更优化,平均岁数下降3.2岁,经营班子中专业化干部占比81.6%;总部机构更加精简,职能部门、中层职数、人员编制分别减少8.8%、7.2%、14.6%。

  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3837.41亿元,同比增长13.42%;全年累计实现盈利收入2756.59亿元,总利润12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8.09%。其中,市属企业资产总额7006.02亿元,同比增长16.24%;营业收入、总利润分别达到1462.96亿元、109.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6%、18.7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浙江省属企业。

  聚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宁波“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市属企业全年完成有效投资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10.67%。聚力招大引强,加强与央企国企和优秀民企的合资合作,市属企业共谋划项目75个,其中,成功签约项目35个,落地25个,实际到位内资17.1亿元、外资5.18亿美元。

  构建“1+N+X”国资基金群,推动市属企业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市属企业全年新成立8支基金,围绕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完成投资项目124个;完成出资41.5亿元,撬动3.6倍以上社会资本。

  全市国有企业共完成盘活项目79个,回收(融资)资金152.3亿元,其中,市属企业完成42个项目,回收(融资)资金109.5亿元。市属企业新增专项债项目15个,增加额度59.69亿元。全市新增AAA评级国有企业5家,累计达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