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医药板块处于行业下行周期企业需做好理性的战略规划

来源于:产品中心 日期:2023-10-30 02:08:08 浏览:21次

  随着新冠疫情走向终结,2023年医药公司开始将工作重新转回正常的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然而,作为曾经最著名的逆周期行业,在经济开始慢慢地回升的2023年,医药医疗行业虽然仍有诸多亮眼进展,却在整体上跑输大盘,仍处于艰难的行业下行周期。

  一方面,新冠疫情对医保基金在收支两方面带来非常大压力,导致医保基金的“钱包”更加收紧。在这样的宏观情况下,药企在谈判竞价时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另一方面,医药行业的反腐风暴全面拉开,必将对中国医药医疗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诸多挑战之下,生物医药产业能否逆风翻盘?对此,致同咨询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领导合伙人、致同咨询融资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合伙人董慧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阶段,医药板块无疑已经处于“货真价实”的底部阶段。同时,国家“医药反腐”等重大行业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其实是加速了医药“赶底”的步伐。

  致同咨询认为,任何行业均存在周期,医药板块当前如此极端的情况意味着该板块的长期牛市马上就要来临。这个上升时点的到来,也许伴随大盘的修复,或也许因为某一事件爆发。对于医药投资者来说,未来3年是布局医药板块的又一“黄金阶段”。

  从资本市场来看,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商业贿赂频被爆出,市场遇冷,投资的人对该板块整体信心不足。目前,整个医药医疗行业投资步入下行通道,估值陷于低位,上市公司表现跑输大盘,未上市医药公司的融资亦陷入冰点。

  董慧慧指出,长期资金市场的提振对于药企来说意义重大。具体而言:长期资金市场是很多药企IPO或再融资的主要渠道;其次,长期资金市场也是众多药企股东、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变现的主要场所,要通过长期资金市场手段促进企业“产、投、研”的正向循环;此外,长期资金市场的提振和活跃,能够激励更多的投资人向早期、确定性不强但技术路线先进的管线布局,加速更多新药、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孵化进程。

  “眼下,中央一系列组合拳政策出台,从长久来看对药企IPO无疑起到了积极正向的作用。也许短期由于医药反腐等行业监督管理政策的影响,部分药企、器械企业的上市进程可能会延缓,但从长期看,短期的延缓上市将在未来换来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的提升,长期肯定是正向作用。”董慧慧指出。

  在目前的环境下,董慧慧建议,一是在医保基金和居民均紧缩支出,且一级和二级长期资金市场投资都遇冷的情况下,医药医疗企业需保住现金流,严控成本支出,以平稳过冬为目前的生存要义;二是产品管线布局方面仍需逐步降低仿制药占比,提升创新药研发,“仿创结合”仍是我们国家医药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鉴于我们国家医药研发的实际水平仍相比来说较低,所以Fast-follow打法仍是目前的建议方向,未来再逐步由Me-too、Me-better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性药物First-in-Class进阶。此外,在创新药研发中需避免扎堆市场上已集中研发的靶点。

  董慧慧指出,创新药企当前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发展初期的企业要谨慎抬高估值,着眼于自身实力发展研发管线,不要盲目扩张;二是从发展初期就要紧盯企业核心财务指标的合理性,需要防止财务报表无收入或过于亏损,完全依赖不停融资续命的情况。

  此外,近年来生物医药企业借力香港长期资金市场,实现了稳步发展。在此趋势下,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近日在行业论坛上透露,香港要打造一个独立的“港版FDA”,目前香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积极研究相关事宜。

  董慧慧认为,香港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生命科技投融资中心,但香港目前并没有本土的药物监管和新药审批机构,大量的创新药物仍需要在别的地方进行审批之后才能引入香港市场,因此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港版FDA”正在酝酿是意料中事。

  “香港FDA的目标是协助内地的产品不仅在香港上市,还可以通过香港走向世界,也就是国际化的道路。这无疑将给中国的Biotech公司可以提供新的窗口。”董慧慧说。

  根据致同咨询观察,在药物研发方面,中国创新药中能够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性药物(First-in-Class)仍然不足。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开发的FIC新药尚未有被国内外别的企业Fast follow(不侵犯专利情况下的模仿性创新)的情况。中国FIC不成功,药物不被认可只是表象,本质原因主要在于药物背后的全新靶点或机制并没有正真获得国内外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当前,我国药企最常用的仍是Fast-follow打法,新药研发多属于Me-too或者好一些的Me-Better。我国大部分生物制药企业都在做仿制药研究,离真正的创新型大药企的目标差距较大。

  因此,建议在新的形势下,重新思考并把自己定义为优势细分领域的Biotech公司,在适当的研发阶段就将后续的研发或商业化运营权转移给下游企业或大型药企,只赚自己擅长的这一环节的钱,并在这样的战略定位下,考虑部分非核心管线的license out、出售非核心资产和部分房地、控制低效成本以支持少数核心研发管线、确保现金流,从而度过寒冬。

  董慧慧认为,战略是决定医药企业成败的核心因素,Biotech布局企业要基于自身情况和对细分市场的深度理解做出判断。一方面,直面新时代的市场环境下研发的意义。从国内情况去看,国家对创新药、创新器械在医保谈判中是适当鼓励的,仿制药基本来说已无利润空间。无论是市场的变化,还是政策的倒逼,都让中国药企只有猛砸研发、猛抓研发这一条路可走;

  另一方面,加速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很多头部药企,管线都是中国、美国同时申报,而国内新药的审批流程已经和国际趋同,未来随着研发实力的累积,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对中国药企开辟第二收入曲线意义非常重大。

  最后,董慧慧建议,虽然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才真正说明我们的实力,但中国市场仍是中国药企的立身之本。此外,尽管由于很多药品是在美国获批后别的地方才敢上市,这导致药企出海必去美国,但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及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潜力也不可以小看,需提前进行战略布局。基于目前的变化,企业需重新审视战略规划,区分被动出海和主动出海,不能仅因在国内遇上了比任何人想象都冷的寒冬就被迫出海,而是要在有足够的创新力和运营能力后再出海。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